项目编号: | 31000234
|
项目名称: | 中国沼泽湿地面积变化和气候变化对甲烷排放的影响 |
作者: | 李婷婷
|
承担单位: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
批准年: | 2010
|
开始日期: | 2011-01-01
|
结束日期: | 2013-12-31
|
资助金额: | CNY
|
资助来源: | 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项目类别: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国家: | 中国
|
语种: | 中文
|
特色学科分类: | C030801
|
中文关键词: | 甲烷,气候变化,沼泽,面积变化,CH4MODwetland
|
英文关键词: | CH4MODwetland model
; wetland loss
; climate change
; methane
; China
|
中文摘要: | 甲烷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温室气体。自然湿地是甲烷排放最大的自然源,全球而言,其排放量约占甲烷排放自然源总量的70%-85%。近年来,中国自然湿地垦殖以及湿地萎缩已成为严峻的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然而湿地面积变化所导致的湿地甲烷排放量的变化却鲜有报导。本项目基于已建成的自然湿地甲烷排放模型CH4MODwetland发展了一套模拟方案。首先,我们改进了CH4MODwetland模型,在其中引入了滨海湿地盐分对甲烷产生的影响,使之能够适用于滨海湿地甲烷排放的模拟。而后为将模型推广到区域尺度,本项目将模型同TOPMODEL模型和TEM模型相耦合。改进后的模拟方案在5个湿地站点,采用独立的甲烷观测数据进行了验证。五个湿地站点包括沼泽湿地类型、泥炭湿地类型、河漫滩湿地类型以及滨海湿地类型。将模拟和实测的逐月甲烷排放量进行比较,其线性回归系数R2 为0.79,回归方程为y=0.84x-0.11 (n=41, p<0.001)。本项目应用上述模拟方案对1950-2008年(1950,1978,1990,2000,2008)中国自然湿地甲烷排放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1950-2008年间,中国自然湿地甲烷排放量从4.55 Tg (3.74 to 5.37 Tg) 减少到2.18 Tg (1.92 to 2.81 Tg)。其中甲烷排放减少最剧烈的时期为1990年代,其减少速率达到0.08 Tg yr-1,对应的湿地面积减少速率为0.36 M ha yr-1。在不同湿地类型中,0.26 Tg (0.24 - 0.28 Tg) 的甲烷排放减少量来自于河流和湖泊湿地,0.20 Tg (0.14 - 0.21 Tg)的甲烷排放减少量来自于滨海湿地,而1.91 Tg (1.54 - 2.33 Tg) 的甲烷排放减少量来自于沼泽湿地(本项目中沼泽湿地包含淡水沼泽、泥炭湿地、河漫滩和森林湿地)。空间尺度上,中国东北部沼泽湿地是甲烷排放减少最为剧烈的地区,其次是青藏高原沼泽湿地。本项目还特别讨论了气候变化和湿地垦殖对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甲烷排放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1950年代至2000年代三江平原由于湿地垦殖为农田导致甲烷排放量减少了1.1 Tg yr-1 (0.7–1.8 Tg yr-1)。过去60年间三江平原甲烷排放的累积减少量达~36 Tg (24–57 Tg)。 |
URL: | http://npd.nsfc.gov.cn/projectDetail.action?pid=31000234
|
资源类型: | 项目
|
标识符: | http://119.78.100.158/handle/2HF3EXSE/1071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全球变化知识资源中心
|
There are no files associated with this item.
|
Recommended Citation: |
李婷婷. 中国沼泽湿地面积变化和气候变化对甲烷排放的影响. 2010-01-01.
|
|
|